背景介绍:无铅焊料的发展与高温可靠性需求
电子制造业自2000年代以来经历了从含铅焊料向无铅焊料的重大转变。传统的锡铅焊料(Sn-37Pb)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可靠性,尤其在高温下性能稳定,但由于铅的毒性和环保法规(如RoHS指令)的限制,被迫逐步淘汰。无铅焊料以锡基合金(常见为Sn-Ag-Cu三元合金,简称SAC)取代锡铅焊料,最常用的如SAC305(Sn-3.0Ag-0.5Cu)或SAC405等。然而,随着汽车电子、功率模块等应用对焊点在高温严苛环境下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SAC无铅焊料在这些条件下表现出局限。例如,在发动机舱内工作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车灯组件或功率器件模块,其运行温度可能长时间高达125~150°C,温度循环范围可达-40°C至150°C,同时还伴随剧烈的振动和热冲击。这些严苛环境会导致电子器件焊点因热胀冷缩不匹配而产生疲劳。典型情形是陶瓷元件(如电阻、电容)的热膨胀系数(CTE)远低于印制板基材(环氧树脂玻纤板),在反复热循环中,电路板比陶瓷元件膨胀/收缩更多,结果在焊接接点产生剪切应力和应变,循环多次后焊点逐渐疲劳开裂,强度明显下降甚至失效。事实证明,传统SAC焊料在超过120°C的持续高温下可靠性有限,而过去性能优异的锡铅焊料又因含铅无法使用。因此,业界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在150°C左右高温环境长期服役、同时兼容现有无铅工艺的高可靠性焊料。
为满足这一需求,欧洲汽车电子行业的多个单位联合开发出一种多元合金方案,即Innolot(又称InnoRel-Innolot®)高可靠无铅焊料。它基于SAC焊料成分并添加多种微合金元素,以在严苛环境下提供更优秀的焊点强度和疲劳寿命。经市场验证,Innolot合金焊料被公认为一种具有高热循环寿命、抗热老化和抗振性能的焊料,非常适合汽车电子装配等应用,可满足高温应用要求,同时仍可使用标准无铅工艺温度进行焊接。简单来说,Innolot 的出现,为“无铅”和“高可靠”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提供了一种平衡的解决方案。
Innolot 焊料的成分组成与熔点
Innolot 是在传统锡银铜(Sn-Ag-Cu)三元无铅焊料基础上通过添加微量元素改进而成的六元合金。其典型成分可表示为:Sn-(3.8%)Ag-(0.7%)Cu-(1.5%)Sb-(3.0%)Bi-(0.15%)Ni。换句话说,Innolot 是以约90%的锡为基,含银约3.8%、铜0.7%,并额外添加了锑(Sb)、铋(Bi)和镍(Ni)三种微量合金元素,各自含量分别约1.5%、3.0%、0.15%。这些添加元素的引入是经过精心设计平衡的:足够提高合金性能但又不致使熔点过高或工艺性能变差。相比普通SAC合金,Innolot 熔点变化不大——其熔化范围约在206°C至218°C之间,因Bi的加入降低了共晶点,略低于SAC合金,这意味着它仍可在常规无铅回flow温度下熔化使用。Innolot 合金的工作温度则可达到约150°C甚至更高,而焊点在此温度下仍能保持可靠性。这一特性使得 Innolot 特别适用于那些要求在高环境温度下长期工作的电子产品,例如汽车发动机舱内的电子模块或高功率密度的功率电子模块等。
需要指出,各合金元素在 Innolot 中扮演不同角色。例如,少量铋(Bi)有助于降低熔点和改善润湿流动性,使焊料更容易铺展到焊盘;锑(Sb)能够提升焊点的强度和光亮度;镍(Ni)虽然添加量极低,却能有效细化合金的微观组织,抑制铜锡金属间化合物的过度长大,并改善合金的流动性能。正是这些元素协同作用,使 Innolot 在保持可焊性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焊点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
性能比较:Innolot 与传统SAC焊料的差异
热循环疲劳寿命方面,Innolot 焊料对比传统SAC表现出显著优势。测试显示,在-40°C~+125°C的反复温度循环下,使用Innolot的焊点剪切强度衰减远小于使用普通SAC焊料的焊点。具体数据例如:经过1000次严苛冷热循环后,Innolot焊点仍能保持初始剪切强度的80%以上,而传统SAC焊料焊点只剩约50%;继续循环到2000次时,Innolot焊点依然保有约70%的强度,而SAC305/SAC405等合金的焊点平均仅剩下约25%的初始强度,这意味着Innolot在热疲劳寿命上比常规无铅焊料提高了数倍。下图的实验结果形象地对比了多种焊料在温度循环后的强度退化情况:可以看到,Innolot(黑色曲线)在循环2000次后强度保留率最高,明显优于SAC305/405以及传统SnPb焊料等。
不同焊料在-40°C~125°C热循环下剪切强度保持率对比。从曲线可见,Innolot焊料经过循环后强度下降最少,表现出最佳的抗疲劳性能。
在蠕变抗力方面,Innolot合金同样表现卓越。蠕变是指材料在持续应力和高温下随时间产生缓慢变形的现象。在125~150°C的高温下,Innolot添加的Sb、Bi、Ni有效地提高了焊点抵抗蠕变变形的能力。研究表明,与SAC387或SnPb37相比,Innolot合金的蠕变破断时间和蠕变强度都有显著提升,能够在150°C高温下保持类似SnPb在85°C时的可靠寿命。这使得Innolot焊点在面对陶瓷与环氧板材的CTE失配引起的长期应力时,具有更强的抵抗形变和开裂能力。简单来说,Innolot “更耐撑”——无论是缓慢蠕变变形还是快速热循环疲劳,其焊点都比传统SAC更加稳定可靠。
除了以上两点,Innolot 合金的抗剪切强度和抗振动性能也有所提升。虽然加入元素略微增加了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使其焊点在静态拉伸/剪切测试中强度略高于SAC305,但需要权衡的是材料的延展性略有降低。部分研究指出,Innolot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比SAC略高的脆性倾向,例如高应变速率下更易出现脆性断裂模式。不过,总的来看,在电子封装实际使用的循环载荷下,Innolot的综合可靠性依然显著优于传统SAC焊料。这也是为什么Innolot被认为是解决SAC在热循环、蠕变和机械疲劳等方面问题的创新合金。
应用领域
凭借上述性能优势,Innolot 焊料非常适合用于高温、高应力、高可靠性要求的电子产品。汽车电子领域也是Innolot最初开发的主要驱动应用之一。在汽车的引擎控制单元(ECU)、变速箱控制模块、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动转向系统以及车载雷达/摄像头等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硬件中,电子元件经常处于发动机舱等高温环境,并经历频繁的冷热启动循环和剧烈振动。Innolot 焊料在-40~150°C反复循环中表现出的高疲劳寿命和抗蠕变性能,使其能够显著提升车规电子产品的焊点可靠性。据报道,不少汽车电子制造商已经在评估或采用Innolot焊料,例如用于车灯组件、车载电气控制系统等产品。其中一些内部测试要求焊点在150°C环境下工作2000小时、甚至3000小时以上,Innolot均展现了明显优于传统焊料的可靠性结果。
另一大应用领域是功率电子和功率模块。这类产品包括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功率逆变器、DC-DC转换器、IGBT功率模块,以及工业领域的功率电子组件等。功率模块通常采用陶瓷基板或DBC(直接键合铜)基板来承载芯片,工作时芯片结温可达150°C甚至更高,并有大量的功率循环和热应力。传统的高温焊接往往依赖高铅钎料(如含90%Pb的合金)来承受高温,但随着环保要求,急需可靠的无铅替代。Innolot 焊料正是在这方面提供了潜力方案。实际应用中,Innolot已被尝试用于陶瓷电路和DBC基板的焊接,初步结果表明其在功率模块、马达控制器、半导体封装等高温场合能提高焊点可靠性。例如,在某些新能源车辆的功率电子模块上,引入Innolot方案后,器件经受严苛热循环测试表现出比原SAC焊料更长的寿命和更低的失效率。尽管对于一些极端高温(超过165°C)的场合,Innolot本身可能还不能完全替代高熔点焊料,但它已经在125~165°C高温应用区间展现出明显优势,并正越来越多地被相关制造企业所关注和采用。
随着焊料技术的不断进步,测试手段也在持续演进。现代可焊性测试仪不再只是简单地测量润湿与否,而是能够在严格控制下再现真实工艺环境,从而获得具有代表性的可焊性数据。以我们的产品 LBT210 可焊性测试系统为例,它能够在室温至 400°C 的宽温度区间内进行高精度控制,并将温度稳定性保持在 ±1°C 以内,确保焊料在特定工艺窗口内的真实表现。设备还配备精密的驱动机构,可以对浸入速度、浸入深度以及退出速度进行可编程设定,范围覆盖 0.01~30 mm/s,并且重复精度优于 ±0.01 mm。通过这样的高度可控性,用户不仅能够精确测量 润湿力曲线、润湿时间、润湿角变化趋势等关键参数,还可以在不同焊料体系之间进行横向对比。
对于新型的Innolot 高可靠无铅焊料,LBT210 已经过大量验证,能够在 206~218°C 的熔点区间内,提供兼容其特性的可焊性评估方案。这意味着当企业尝试将 Innolot 应用于汽车电子、功率模块等高温环境时,可以借助 LBT210 在研发阶段快速验证其工艺适配性与长期可靠性。换句话说,焊料材料与测试技术正在同步进化,从材料端的性能优化到测试端的精准验证,共同为高温、高可靠性的电子制造提供双重保障。
上一篇: 没有了